一、煤矿“两化融合”建设思路
打造高产、高效的大型现代化矿井,综合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是关键,是矿井安全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行政管理的中枢系统,因此,促使自动化、信息化融合,提升管控一体化水平,是建设高产、高效的大型现代化、数字化矿井的首要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钢铁行业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相继实施信息化建设,并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成功应用了ERP理念,那么,有着不同于钢铁等制造行业特点的煤矿企业,能否够通过实施企业ERP系统来提高煤矿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 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论证和实践。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即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和工作流协调一致,保证生产或服务的各个环节的精密衔接,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强化核心竞争力,提高执行力和控制力。
制造行业的业务流程是通过供应商购进原料,经过加工制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再通过分销商销售到客户。而煤矿企业的业务流程是直接从地下采出原煤,然后进行销售。煤矿企业不是“制造企业”,而是“采掘业”,其产品(原煤)不是用原料加工制造的,而是直接从地下采掘出来的,因此用于生产煤矿企业的产品(原煤)辅助材料并不构成产品主体,不是直接用于加工产品的主要原料,所以“供应商”这一环节并不明显。其次,煤炭的销售渠道通常是通过订货会来进行,而且都有相对固定的客户,所以“分销商” 这一环节也并不明显。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的业务流程构不成类似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既然煤矿企业是非制造企业,不存在类似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所以煤炭企业的“两化融合”建设主要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建设,而不是“供应链”管理。
大型煤矿的“两化融合”建设需针对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隐患多、辅助材料消耗大、不可控因素多、辅助系统多等众多不利因素,着重三大主题管理,即以安全生产为核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以提高设备完好率、开机率为突破口,辅助企业领导决策,同时借鉴ERP的先进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生产现场的自动化数据,建设适合煤矿企业自身特点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下面就“两化融合”与安全、成本和设备三大管理主题的关系展开论述。
1、安全管理与“两化融合”
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管理是所有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影响安全生产的三大要素是“人、机、环”,人的不安全因素、不良的操作习惯,是导致煤矿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
“无人则安”是一种全新的煤矿安全管理理念,减少井下作业人员,通过综合自动化平台进行远程作业控制,对各类异常进行及时预警,是降低井下人员伤亡事故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矿还拟引进三维数字调度系统用于生产调度指挥,指导企业及时采取应急解决措施,辅助企业快速组织抢险救援工作。
但要从根源上避免安全事故,需借助“两化融合”手段,实现安全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由程序管理向工序管理(否则不对称,宏观管理对应微观管理,)的转变。
要完成这个转变,措施有两个:首先是要形成企业危险源辨识清单,建立企业自己的危险源信息库,把危险源的辨识信息与综合自动化的实时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产生联动效应,通过系统自动分析,在生产控制过程中完成危险源辨识、预防、控制和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把危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其次是建立标准的操作工序,运用三维技术等信息化手段为员工提供直观形象的标准培训,使员工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
2、成本管理与“两化融合”
成本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是反映煤矿企业工作质量和劳动成果的综合性指标。煤矿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如何加强成本控制也是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通过综合信息化平台对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计划管理(EMS)等子系统的二次集成,自动提取材料消耗、能耗、人工费等数据,并能够对当天的制作成本进行分析计算,做到日清月结,进而为合理确定消耗费定额、劳动定额提供依据,及时查找分析波动原因,进行控制,从而找出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的缺陷,为制定合理定额提供理论依据,使成本管理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静态控制向动态控制转变、由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转变。
3、机电设备管理与“两化融合”
机电设备的完好率、开机率是高产、高效矿井的根本保障。将设备点检系统数据集成到信息化平台,完成设备从采购、入库、出库使用、维修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特别是通过对点检数据的实时分析,对设备当前运行状态做全面评估,估算设备寿命和即将发生故障的概率,进行预防性维修,避免因为设备问题带来的安全及生产事故。
因此,结合设备点检和相关分析软件,借助综合信息化平台,对机电设备的工况即时监测,实现机电设备的动态管理。对机电设备做到预防性检修和计划检修,提高完好率、开机率是红柳煤矿“两化融合”建设的又一个重点。
二、煤矿“两化融合”建设难点
“两化融合”实质上是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系统离开了管理理念,就失去了灵魂,系统也只能是一个空架子,而管理系统离开了执行者的力度,同样也是个空架子,所以“两化融合”同时包含了管理理念的融合、执行力的融合、技术的融合、知识的融合等等。目前我国煤矿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起步晚、起点低,发展不平衡,而能否顺利实现“两化融合”,煤炭企业和集成商双方的信息对称和交流是关键。研发“两化”系统的集成商对煤矿的生产工艺、管理方式和建设需求等不熟悉,缺乏、甚至没有煤矿生产一线经验和管理理念;矿方领导和员工对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使得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不能够很好地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表现出来,这是影响“两化融合”的主要问题。
三、“两化融合”建设模式
以数据整合为核心,以自动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本质,以三维系统为辅助表现形式的综合自动化平台、综合信息化平台、数据分析平台、矿井三维仿真平台四位一体的立体系统,实现矿井直观、高效管理。
基于上述理念,平台分为三个层面:业务(控制)层、管理层、决策层。
业务(控制)层:面向企业业务操作人员,通过综合自动化平台实现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等的实时监测、监控及数据采集、上传。通过对井下人员、环境、设备的实时监测,动态掌握井下人员运动轨迹,井下运行环境情况,设备运行工况,从而保障井下生产顺利运转。
管理层:面向矿领导及各职能科室,通过综合信息化平台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生产成本管理、材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量能耗管理,通过对机电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提前预报,提前检修,减少设备故障率。通过对制造成本的材料、人工工资、能耗的严格控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决策层:面向矿主要领导及集团公司领导,通过数据分析平台对生产过程数据的集成、加工处理,综合历史数据模型,对生产、安全情况、设备生命周期、成本消耗变化等进行预测、预控、预判。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应该并且能够通过建设“两化融合”的大型矿井管理平台,实现“管控一体化”的管理目标,从而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由静态控制向动态控制的转变;由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由程序管理向工序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提升大型现代化煤矿的综合管理水平。